农时不等人,春日胜黄金。随着天气回暖,集团下属渔业公司迎来了属于虾农们的“春耕”时节,收笼起虾,放苗有度,仔细分筛……虾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虾塘与岸边,开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春忙之旅。
生态优先 打造绿色养殖新标杆
在新改造后的千亩连片标准虾塘上,两万尾体型匀称、生龙活虎的虾苗正式下塘,沉寂的池塘瞬间灵动起来。此次投放的虾苗是已经培育了一个月的中等虾苗,再经过两个月的饲养后,便可生长成商品大虾,抢先上市。
“这就是新品种‘太湖3号’青虾虾苗,与前两代相比,‘太湖3号’青虾具有规格大、生长速度快、抗病能力强、产出效益高等优势,很受养殖户欢迎。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研究中心驻宜兴基地负责人蒋速飞说道。
“太湖3号”跳出传统杂交选育方式,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宜兴基地培育的,适应苏南养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特种水产新品种。梅家渎“河荡三青”种业中心作为种虾基地,今年计划引进500公斤“太湖3号”青虾原种苗用于繁育种虾。
科技赋能 筑牢良种供应压舱石
“在新品种示范推广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因地制宜地设计输送方案把‘太湖3号’新品种送到生产一线,还将良种和良法集成打包,把养殖培育技术同步送到渔民身边。”
较之传统养殖模式10%的存活率,该种养殖模式可将存活率提升至九成以上,大大保证了“太湖3号”的产出。河荡三青种业中心项目建成后,预期年培育青虾优质苗种将达30万公斤以上,供给高品种商品青虾350吨以上,面向周边定点供应“太湖系列”新品种青虾苗种,以科技为支撑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切实提高青虾种质创制、新品种选育、规模化育苗的生产技术水平,辐射带动江苏乃至全国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。